通识管理

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基于国际权威领导力模型和最佳实践,根据企业战略、人力资本等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岗位领导者以及高潜后备人才,量身定制领导力发展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搭建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的选拔、发展、测评体系;提供课堂培训,领导力发展教练、行动学习、导师制等多种发展解决方案。


明德开讲:知识社会与你(二)




明德开讲.jpg

明德开讲:知识社会与你(二)

 

2017.03.29

 

文|王家骢

 

 

各位,早上好!今天继续开讲“知识社会与你”。

 

昨天花了一点时间,将彼得德鲁克晚期的著作梳理了一下。并把他自1989年以后的主要作品名单罗列出来。

 

当我们把这些著作放在一起来看时,可以更明显地看到,彼得德鲁克是在社会层面看管理,研究管理,讲管理。

 

尽管“知识工作者”这个概念早在1960年就提出,时隔三十年后,彼得德鲁克才系统的讨论知识社会及其管理的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企业管理者,与社会有什么关系?一天到晚的讨论那些与我无关,那些高大上理论的东西有什么用?

 

此言差矣!

 

凡是这么说的人,都是将企业与社会割裂开来看待,错误地认为企业是企业,社会是社会。他们无法看到世界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割裂式思维是一切“恶”的源头。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创造物(creature),也是社会的创造者(creator)。社会创造出企业,企业反过来再影响社会,创造社会。如同西方人所说,我们先建一座建筑,然后建筑开始塑造我们。

 

我们还需要知道,企业现在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在企业中的表象。换句话说,一切社会问题,都会在企业中暴露出来。如同一个人内分泌紊乱,脸上会长痘痘。

 

企业管理的问题根源在社会。

 

我们知道,莲花下面有莲藕。莲花是表象,莲藕是根基。莲藕生长在水下,在泥里。在水面上看不到,但不会有人认为莲花与藕没关系。

 

彼得德鲁克看问题与众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他看问题的层次与众不同。恰恰与众不同,方显彼得德鲁克的深刻。

 

但凡深刻的思想,都会给普通人造成理解的困难。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会感到彼得德鲁克太过于高大上,太理想化,不落地。

 

但是哪一个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不让人觉得高大上,理想化呢?孔子、孟子、老子、苏格拉底都是很理想化的人物。他们都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都希望建设一个“理想社会”。

 

孔子、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人皆老有所养,少有所学,“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幼吾幼及他人之幼”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社会。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社会。

 

彼得德鲁克的“理想社会”是可以“忍受的社会”。

 

这些人都没有说要建设一个最“完美”的社会。完美的社会不存在。

 

如果企业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我们希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无法脱离企业而生存,我们希望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工作?也许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尚可以“忍受的企业”中工作。因为完美的企业不存在。

 

说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不落地是不对的。他的思想是要落在社会这个最实在的“地”上,脱离社会,脱离组织讲管理才最不落地。

 

早在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中就已经指出,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或商业管理,而是组织管理。组织是社会的器官,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为了健康的社会而存在。

 

组织管理不好社会要出大乱子。

 

党管不好党,法院管理不好监督执法人员,学校管理不好老师,医院管理不好医生,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人民难以安居乐业,这不都是社会问题吗?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要提高管理者的视野,就是指这个说的。管理者一定要从社会的角度思考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如果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看,人类已经进入4.0社会。1.0社会是原始社会,2.0社会是农业社会,3.0社会是工业社会,4.0社会是知识社会。起码我们处在从3.0到4.0的过渡期。恰恰是这个过渡期,给人们带来思维上的困惑。人类的身体已经进入了4.0时代,脑袋还留在3.0社会。

 

彼得德鲁克的贡献就在帮助人类社会顺利地完成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的过渡。

 

让我们来看一看知识社会,即彼得德鲁克所说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有哪些特点,让后再来讨论这些特点对每一个人有何影响。

 

关于知识社会的特点,简单归纳如下。

 

第一个特点:知识替代天然资源成为首要资源。

 

第二个特点:知识社会,大多数人成为员工,成为“打工仔”(employee),他们需要依附组织生存,而不是依附土地生存。

 

第三个特点:知识生产必须在组织内完成,知识的专业化传授使然。

 

第四个特点:知识生产更强调团队合作。农业生产可以是个体的劳动,知识生产不然。

 

第五个特点:知识生产的衡量方式不可以效率,数量来计算,只能用质量和效能衡量。给管理带来的困难是如何量化质量?

 

第六个特点:知识工作者必须学会自我管理。

 

当然,知识社会可能还有其他特点。这六个可以说是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给管理者带来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听下回分解。


Copyright ©2019-2020 苏州智健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3803号